鹽城市第八次黨代會指出,“創新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思路”;鹽城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充分彰顯沿海優勢,更高質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之一的鹽城,正高位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中韓(鹽城)產業園 。鹽城市委宣傳部 供圖
項目引領產業主導
產業始終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堅實支撐。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潮頭上,鹽城主動接軌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群,不斷加強與南京、蘇州等城市交流合作,積極承接科技創新、產業項目溢出轉移;聚焦產業發展布局,做大做強四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23條重點產業鏈,構建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實現創新成果高效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項目引領、產業主導,是鹽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源。2月11日,對接長三角濱?!侵姓猩桃Y推介說明會成功舉行,濱海工業園、沿海工業園分別與蘇州銀禧科技公司、蘇州天承化工公司簽署意向投資協議,產業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果;2月16日,總投資90億元的阿特斯光伏儲能系統項目、易換騎高端低速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鋰電池項目參加大豐區長三角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集中“云”簽約活動,項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月18日,總投資10億元、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合作共建的蘇北健康管理中心項目正式簽約,一系列舉措推進了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實踐……
科技創新數字賦能
22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新改造的“8AT自動變速器齒輪生產線”在三十多臺大型機械與機械手的合作下,井然有序地生產產品,并用月產突破15000套的“業績”脫穎而出,這是江蘇盛安傳動股份公司智能化改造的成果。
這也是鹽城通過“智改數轉”,為融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賦能提速的生動場景。1月28日,鹽城印發《鹽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奔赴“智改數轉”競技制造新賽道,爭創全省制造業“智改數轉”示范區,打造長三角北翼產業數字化發展新高地。
園區載體建設是加快建設“長三角的鹽城”的先行區。作為滬蘇兩地首個省級合作共建園區和上海市唯一市級層面與外地合作共建的開發區,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今年重點突破產業、服務、能級再提升三方面,搭建滬蘇兩地優勢互補產業發展體系,集聚更多要素資源進入鹽城“產業生態圈”,奮力打造“北上海臨港生態智造城”;常鹽工業園區緊緊圍繞“制造之核”的精準定位,持續推進常鹽工業園拓展區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聚焦產業集群發展,努力打造區域協同發展新樣板;蘇州鹽城沿海合作開發園區著力提升綜合競爭優勢,主動靠前服務,項目建設提質增速,發展勢頭穩中向好。
交通互聯生態優先
一條條交通路線的開通,讓鹽城融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便捷了。串聯起沿海經濟帶與長三角城市群,穿山越海、縱橫交錯間筑成了城市聯通的骨架,加快織密“海陸空”交通網絡布局。
陸路方面,連鹽鐵路、徐宿淮鹽高鐵相繼通車,建興、濱淮、東興三條高速開工建設,鹽阜快速通道、鹽豐快速通道全面推動工程建設,204國道響水繞城段、229省道東臺段等或已通車運輸或穩步推進;海港方面,鹽城港濱海港區北港池防波堤一期工程完成海域使用證辦理,連申線灌河至黃響河段航道整治等工程全面實施;空港方面,國家一類航空開放口岸機場——南洋機場T1航站樓改造,更好適應航空業務上漲需求。
作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中唯一一個自然遺產地城市和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鹽城堅守“雙碳”目標,扎實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新興產業綠色跨越,充分釋放世遺“金字招牌”效應,推動鹽城綠色發展走在長三角前列。
新民晚報記者 唐聞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