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4月份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3,數據來自八個行業、3000家企業。如何看待這一數據?這一數據又反映了中小企業怎樣的發展狀況?
4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88.3,連續3個月下降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5月9日發布數據,4月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3,相關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這一反映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數,在上月環比下降0.6點的情況下,四月份,環比又下降了0.3點,也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如何看待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和相關的發展狀況?
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還有那些政策增量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院長 劉元春:應該說,目前我們出臺的一系列對于中小企業疫情紓困的政策,從類型來講已經夠多。在全世界范圍內來看,對于中小企業的救助工具和方式也是最多的。最為關鍵的一點,我們要盯住主要矛盾。目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在疫情沖擊加速的狀況下企業的生存問題,因此我們認為在臨界效應還沒完全發酵的時候,一定要加大政策對企業的救助力度,而這個力度不是簡單進行傳統減稅降費的途徑,而是在補貼政策上要進行一些增量設計,直達相關企業,這就需要相應的通道工具以及資金來源都要進行增量的設計。
助企紓困,如何不讓中小微企業被錢難???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院長 劉元春:這需要國家出臺一系列救助政策,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到今年第二季度,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對于小微企業的救助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于小微企業的疫情紓困,進行了全面的頂層設計。各個部門、各個行業以及各個區域,也已經形成了救助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共識。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有幾個很重要的方面:
①國家要在整個流通環節進行全面疏通,采取相應的頂層設計,使流通順暢。
②要給予企業相應的全面的資金支持,也就是貨幣政策要通過普惠貸款,對小微企業進行專項貸款。通過再貸款等模式,激勵各種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有相應的資金救助。
③同時通過一些治理,尤其是對于拖欠款的治理,使中小微企業的應收款項能夠得到及時解決,這些舉措已經開始出臺。
④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應該出臺相應的疫情特別補貼,對于小微企業,特別是個體工商戶,不僅進行一些零碎的、過度的、形式多樣化的救助,而是采取大推動的模式,進行專項救治,解決小微企業的一些后顧之憂,解決其在疫情防控期間能夠持續性工作的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指數連續四個季度下降,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院長 劉元春: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過去這兩年疫情持續沖擊下,還保持相對良好的運行狀態,跟其他國家的中小企業變化進行對比,就能表現出我們的彈性、韌性。
①大量企業原來的利潤流程相對還不錯。
②一些小微企業,特別是個體工商戶,實際上是與家庭相聯系起來的,而中國家庭儲蓄率依然在全球算是最高水平。
③我國陸陸續續在出臺一些企業的救助政策。這幾個方面都是我們在渡過這個難關很重要的一個基礎性因素,所以說展現了我們的彈性和韌性。但是任何事物的彈性和韌性都有一個度,都有一個極限。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受到疫情沖擊比較大的特殊區域、特殊行業和特殊企業,它的彈性、韌性已經接近盡頭,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高度關注這個臨界點。
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多重壓力,承壓前行,這幾乎是所有中小企業都在面臨的生存狀態。為暢通經濟毛細血管,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過去一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出臺相關政策。這些政策出臺落地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和特點?又在如何更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經營生產的難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