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化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兌付涉企資金、撬動金融信貸投放、賦能企業“智改數轉”、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屋租金……我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穩定經濟增長的二十條政策意見》一個月以來,市財政局緊扣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聚焦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痛點”“堵點”“難點”,切實發揮財政職能,打出一系列精準施策“組合拳”,用心、用情、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減稅降費送紅利
政策惠企“減負擔”,留抵退稅添動力。市財政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多項措施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會同稅務部門運用今年實施減稅降費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將積極向上爭取獲得的中央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補助資金23.35億元(其中市區15.03億元),作為中央直達資金,直接用于企業留抵退稅等工作,確保企業能夠及時、足額獲得退稅款,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全面梳理編制服務清單,共梳理國家和省、市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35項,編印發放政策匯編600冊;編制政策內容、支持對象、政策期限、服務處室和咨詢電話等財政惠企政策服務清單,切實提高惠企政策知曉度。
利用主流報刊、戶外廣告、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向納稅人宣傳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截至4月底,已填報專項附加扣除共計43.15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43萬人,增長20.8%,其中選擇由扣繳義務人申報28.74萬人,選擇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14.41萬人。
組織稅收優惠落實情況專項工作回頭看,將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情況作為專項工作列入該局績效管理考核辦法,對于未宣傳到位、濫用稅收優惠、應享受優惠而不予優惠以及政策執行錯誤的單位予以扣分懲戒。
真金白銀紓企困
真金白銀,紓困解難。4月初,市財政局相繼出臺《開放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等專項申報指南,幫助企業紓解實際困難,增強企業發展底氣,一筆筆專項資金,如旱時甘霖,為企業保經營、穩發展帶去“及時雨”,把疫情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完善市本級惠企專項資金全流程管理體系,將資金撥付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全力提高資金撥付效率。截至4月底,市本級預算下達2022年涉企專項資金3.1億元,涉及科技創新、人才補助、開發園區建設等4個專項。市財政已兌付涉企類專項資金總額5.32億元,惠及企業1088家。
全速保障惠企資金需求,足額保障覆蓋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文化旅游業、金融業、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等13個領域的惠企專項資金支出,資金預算總額14.9億元,確保6月底前涉企專項資金全部撥付到位。
加大資金監管力度,督促各縣(市、區)財政部門加快支出進度,全市財政系統4月份起實行涉企專項資金撥付情況通報制度,4至5月份每半月督查一次,6月份每周督查一次,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生效“最后一公里”。
援企穩崗促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援企穩崗擴就業,幫扶市場主體渡難關,讓就業“飯碗”端得穩。市財政局在全面落實好國家和省助企紓困若干政策的基礎上,將各項實招硬招安排落實到位,著力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減少損失、穩定預期,全力推動我市經濟持續恢復、運行在合理區間。
全面落實國有房屋租金減免政策,積極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屋租金,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有力財政支撐。截至目前,我市共減免786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4052家個體工商戶房屋租金6627萬元。
推動社保費緩繳、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惠企政策盡快落地見效,認真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失業保險繼續執行1%的費率,截至目前,全市共減收企業失業保險1億元,惠及企業5.1萬家。重抓援企穩崗,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其中2022年度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全市共發放穩崗返還補貼8907.98萬元,惠及企業1.15萬家。
實施財政金融聯動,運用政策擔保、風險補償、產業基金等多種財政工具,充分發揮金融引導撬動作用,撬動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今年,設立規模3.5億元的市普惠金融風險補償基金,省、市聯動支持我市1312戶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45.38億元;全市財政性擔保機構已為1220戶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48.98億元,目前在保2120戶、余額118.69億元;市“信保貸”為121戶(次)企業發放信用貸款3.78億元,目前授信585戶(次)、余額18.1億元。會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組織開展金融高地建設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積極支持企業上市掛牌。
市財政下達“智改數轉”切塊資金1500萬元,對江蘇潤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的智能車間、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等項目按一定比例予以補助,加快推動我市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請輸入驗證碼